医疗事故的定义和解释
杭州余杭刑事律师
2025-06-01
医疗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违反专业技术规范或操作规程,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手术操作错误,如误剖、错位接骨等;二是药品使用不当,如用错药物、剂量错误等;三是诊断失误,如漏诊、误诊等。医疗事故的认定需要满足四个要件: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有过错;2.过错违反了相关的专业技术规范或操作规程;3.过错导致患者遭受损害;4.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医疗事故一旦被确认,相关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患者有权要求赔偿因此遭受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等。同时,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医疗机构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执业许可证等。法律依据: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八条:医疗单位或者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违反相关的专业技术规范或操作规程,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认定为医疗事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标准的解释(二)》第七条: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重大过失:1.违反经本单位或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能够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方案等;2.明知可能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结果,仍然冒险作为,或者有其他恶意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一条: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如果因违反相关专业技术规范或操作规程,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上一篇:补充离婚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下一篇:暂无 了